主审法官与对方当事人存在某种不正当的关系,势必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对此,法律赋予了当事人申请法官回避的权利。当事人在行使这种权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申请回避的三种情形: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2)申请的方式:口头或书面形式。
(3)申请回避的方式包括自行回避和当事人申请回避两种。自行回避是指法官存在回避的情形时,自己主动提出回避,即不参与或退出对案件的审理。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发现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而法官又不主动提出,当事人自行申请主审法官进行回避。
(4)法院的告知义务:一是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应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二是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三是开庭审理时,审判长应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5)可以申请回避的期间:在案件开始审理至法庭辩论结束前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法律赋予了当事人申请的权利,但当事人一定不要滥用自己的权利。因为法律对于可以回避的情形是有明文规定的,经当事人申请后,由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决定法官是否回避。如果主审法官经当事人申请,审委会又决定不回避的话,该法官还要接着审你的案件,接下来的诉讼程序中,难免他会带有一定的情绪。据我们的实践经验而言,目前经当事人申请法官回避的比例并不高,所以我们是不会轻易建议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