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家与家律师事务所 ,作者吉鎏&闫志远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多,因年老或者老年疾病导致的失智老人数量也在增加。进而引发的子女为老人办不了存取款、子女无法代老人签名等现实问题越来越普遍。
办理时,有关单位总是要求老人子女提供监护人资格的证明,才能办理相关事项。那么,如何取得监护人资格的证明?
取得监护人资格证明的流程
申请立案→法院委托鉴定→鉴定机构鉴定→法院审理→法院判决→法院送达
各阶段所需材料及如何准备
一、申请立案
(一)申请人及管辖法院的确定
1、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包括近亲属,如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也包括其他利害关系人,即近亲属以外的亲属、朋友、债权人或债务人。有关组织:一般指村委、居委、妇联、民政部门等。
2、管辖法院:被申请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
(二)申请所需提交材料
1、申请书:写明申请人、被申请人信息,申请事项及事实与理由
2、身份信息及关系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等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身份关系证明
3、诊断及病历等基础材料:精神卫生中心出具的被申请人病历记录、诊断报告、残疾证等
4、其他材料:根据法院或司法鉴定机构要求提供
二、法院委托鉴定
法院接收申请材料后,依法随机委托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对被申请人行为能力进行鉴定评估。
三、鉴定机构鉴定
鉴定机构接到法院委托后,根据申请材料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提供,并安排鉴定日期通知被申请人前往鉴定。鉴定机构根据被鉴定人病史资料、调查情况、检查结果以及被鉴定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行民事行为能力评定,作出鉴定报告,直接提交法院。
四、法院审理
法院收到鉴定报告后,安排开庭日期,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前往法院。
法院开庭审理,根据案件材料及各方当事人陈述,参考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作出最终判决。
注意事项:开庭时,需由申请人除被申请人之外一名近亲属作为代理人到庭。
若被申请人没有近亲属,法院可以指定经被申请人住所地的居委、村委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且愿意担任代理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作为代理人。
五、法院判决
法院将根据被申请人病史材料、鉴定机构报告、审理情况制作民事判决书。民事判决书将是被申请人行为能力及监护人情况的书面凭据。
六、法院送达
送达方式及接收路径,应确认清楚,尤其是地址和联系方式。
会对优秀的文章进行转发。
已知转发文章来源和作者的,我们将注明转发来源和作者。
对于未知来源和作者的,如您是作品原作者请联系我们予以注明。
文章作者如需要删除文章的,也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